杨福臣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科学配置智能式交通信号设施的提案”收悉,我局交管部门将结合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是按照国标(GB 14886-2016)建设,在新建、改(扩)建道路时,市政设计院在充分考虑群众出行安全、畅通前提下,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建设单位按设计院施工设计图施工,经第三方检测符合设计、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后,我们接收使用。我们原则上不采用非国标的交通信号灯。
(二)您所说的感应式交通信号灯,大概就是根据路口车辆排队情况和行人情况调节红绿灯时间,这一直是全世界智能交通(ITS)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方向,相应的需要每个路口各个方向的检测感知设备,将检测感知到的数据进行融合计算,提供实时的交通信号灯配时方案。一方面,感知设备和海量的计算,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和日常维护,另一方面,单个路口的最优方案未必是整个区域或整个城市的最优,还需要从整个区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目前,国内外资金雄厚的大都市都尚未有很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一线城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优化智能交通信号配时,但是收效并不很明显。我们蚌埠交警支队结合我市交通需求和经济财力情况,采取“小步慢跑”方式,近年来逐步建成了“一期综合管控平台”、“二期综合管控平台”,同时对全市主要路口进行了信号优化,对多条主要交通干道设置交通信号“绿波段”,如胜利路(环湖东路—学瀚路)、东海大道(龙腾路—环湖西路)、迎宾大道(兴和路—金和路)等等,一定程度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但是受制于过河、过湖通道少的影响,在高峰时段解放路、朝阳路、东海大道仍有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现有道路条件,无法立即分流高峰时段巨大的交通流,迫于无奈,我们在高峰时段采取“快出缓进”的交通信号配时策略:加大出城方向的绿灯时间、减缓进城方向的交通流,避免交通溢出造成局部交通瘫痪。
(三)建设和维护我市全面完善的交通流监测系统,尚需更大的资金投入,我们在主要交通干道(解放路中段、东海大道中段)建设了车辆检测与感知设备,获取车距、车流量、车速等基础交通流数据,并进行融合、运算,分析交通流量态势、优化交通信号配时,且依据城市交通信号优化与评估系统,对优化的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进行评估和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通行效率;您所提及的所有斑马线都建设交通信号灯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商榷:行人过街信号灯的设置必须配套建设机动车信号灯,必须配套建设电子警察严管闯红灯车辆,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都是不小的财政负担,我们原则上只对人行过街需求大的路段进行设置交通信号灯,人行过街稍小些的,学习浙江等地先进经验设置智慧斑马线。这样的做法也是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的。
(四)为了满足群众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临时停车需求,交警部门在保障道路通行畅通的前提下,采取了在早晨上学、下午放学时间点,安排护学岗警力,并引导车辆临时有序停放,监控暂不抓拍等便民利民措施。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欢迎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A
联系人:蚌埠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技术管理中心副主任 彭晓飞
联系电话:18955228023
蚌埠市公安局
2022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