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李勇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快城区智能交通信号灯建设,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建议”收悉,我局交管部门结合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对你的建议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研。现答复如下:
截止2020年底,我市汽车拥有量60.08万辆,是2015年的1.63倍,年平均增长率10.26%;市区个人汽车拥有量18.95万辆,是2015年的2.36倍,年平均增长率18.7%。城市交通基础建设远远跟不上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的需求,道路建设远远跟不上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核心城区交通拥堵日益频繁。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我们蚌埠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近年建设了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一期、二期项目,一是在主要交通干道(解放路中段、东海大道中段)建设了车辆检测与感知设备,获取车距、车流量、车速等基础交通流数据;二是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的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对上述数据进行融合、运算,分析交通流量态势、优化交通信号配时;三是基于大数据中心建设城市交通信号优化与评估系统,对优化的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进行评估和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通行效率;四是在关键路口建设基于AI流量+事件检测的自适应控制,提高关键路口通行效率,避免交通流溢出造成区域性交通瘫痪。
单个路口的最优方案未必是整个区域或整个城市的最优,还需要从整个区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近年来,我们对全市主要路口进行了信号优化,一定程度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但是受制于过河、过湖通道少的影响,在高峰时段解放路、朝阳路、东海大道仍有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现有道路条件,无法立即分流高峰时段巨大的交通流,迫于无奈,我们在高峰时段采取“快出缓进”的交通信号配时策略:加大出城方向的绿灯时间、减缓进城方向的交通流,避免交通溢出造成局部交通瘫痪。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主要道路框架呈现“六横四纵”的结构,“六横”依次为黄山大道、燕山路、东海大道、涂山路、胜利路、淮上大道,“四纵”依次为解放路、延安路、朝阳路、迎宾大道。受淮河、龙子湖、张公山、老虎山以及铁路线影响,次干道与支路路网不完善,部分断头路造成次干道和支路仅能承担部分区域内的交通出行需求,跨区域交通主要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主干道与主干道交叉口没有立体交通设施,交通压力尤为严重。
根据我市路网现状,我们制定了城市信号控制总体策略:“优先保障主干道通畅,重点瓶颈路口适当开展截流控制防溢出,保障路口日常高效通行,单路口划分多时段,高峰平峰方案得当”。
依据本策略,我们在核心城区优化了交通信号配时:
1、在东海大道、黄山大道、解放路等交通大动脉设置了16段共计72个路口的双向绿波方案,保障主干道的快速通行;
2、晚高峰在东海大道(曹山路-学海路)、东海大道(龙腾路-宏业路)、解放路淮河以北等分段设置了进城截流控制,避免车辆快速涌入加剧城区内交通通行压力;
3、新增解放路-东货场路行人过街信号灯,完善过街秩序,提高机动车通行效率,同时与凤阳路进行绿波协调,保障大部分车辆可连续通过两个路口,提升解放路通行能力;
4、在解放路-淮上大道建设基于人工智能车辆检测与识别技术的自适应控制,智能识别下桥口排队溢出问题,合理调整信号放行方式和相位时长,缓解路口瓶颈压力,提高出城通行效率;
5、在解放路-兰陵路、东海大道-延安路建设可变车道,根据车流变化进行车道切换,缓解转向流量不均衡引起的拥堵问题。
综上,我们优先从宏观上调控主城区的交通信号配时,力避交通溢出造成局部交通瘫痪,单路口信号控制服从城市总体信号控制策略,为了保障全局畅通,部分路口不得不作出一定牺牲,显得信号配时配置“不合理”;其次,在满足城市总体控制策略的同时,我们也在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二期项目中新建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与评估系统反复进行评估、优化,尽最大可能让每个路口信号配时更加科学、合理。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欢迎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A
联系人:蚌埠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技术管理中心副主任 彭晓飞
联系电话:18955228023
蚌埠市公安局
2022年7月12日